8月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联合博实乐教育集团组织开展的系列科普研学活动在广州、青岛同时启动。其中,来自广东碧桂园学校的20余名小学生走进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开启了一段“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研学之旅。

▲孩子们走进南海预报中心

▲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南海三省区海洋灾害特性
孩子们在南海局的研学路线从南海预报中心开启,在这里首先了解海洋的呼吸——潮汐。看云识天气,观月算潮期,预报员姐姐的讲解让孩子们不断get新技能,今后再有海洋预报摆在眼前,各种符号和指标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了。

▲孩子们在南海档案馆了解档案的作用

▲通过“寻找珍贵文件”学习档案分类

▲自己动手学做一本档案
接下来,南海档案馆的大门为孩子们打开,记录着海洋发展足迹的历史资料被档案管理员们精心地整理成一份份沉甸甸的档案,随便翻开一册海洋观测记录,整整齐齐的铅笔字迹记录着数十年前的潮涨潮落。在迷宫一样的档案密集架玩“寻找珍贵文件”小游戏,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档案的分类和排列规律;学习动手拆解装订一本档案,更是让孩子对如何收纳自己的学习资料有了新启发。


从故纸堆中走出来,孩子们又来到了南海局的大数据中心,当年珍贵的手抄海洋观测数据,如今已经全部通过数据网络汇集和整理。人在大屏幕前坐,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海洋站点的海面实况,还可以通过水下在线观测系统看到鱼群在珊瑚礁穿梭的实景,令孩子们啧啧称奇。



第二天,孩子们来到了南海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员小哥哥给大家介绍了“小丑鱼”的大家族,各类美丽又形似的小丑鱼让孩子们玩起了“找不同”的游戏。在中心标本馆,全部由监测员们亲自采集和制作的各类海洋动植物标本让孩子们应接不暇,两台显微镜下神奇的浮游生物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临行前,孩子们还收到了惊喜小礼物——监测员们制作的小海星和小海螺标本。


在浮标管理基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浮标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学习这些“海洋卫士”们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是如何获取风、浪、流等海洋基本数据,又如何传输回来的。



在放射性化学实验园区,讲解员从宇宙大爆炸讲到我们身边环境中的辐射,将艰深的知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孩子们通过观摩实验室和亲手研磨海底沉积物样品,了解海洋放射性化学的相关知识。




在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认识祖国的海洋疆域,了解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海洋事业发展历史。由于海洋调查船因执行任务不在港,孩子们从科普讲座上获取了船舶航行和管理的小知识,学习打水手结,并在教官的协助下开展了消防和自救演习。



离开广州后,孩子们来到珠海观摩著名的海滨地标——“爱情塔”,听说可以进入其中一窥究竟,大雨也浇不灭孩子们的好奇心。推开两扇神秘的深蓝色大门,原来这“爱情塔”并非徒有外表,而是一座承担了为大海“量体温、测呼吸”责任的验潮站。


从珠海一路向西,孩子们又来到了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阳江海陵岛。在南海档案馆看过手抄资料、在数据中心看过定位和航拍后,孩子们终于在岛上找到了这座已经数次听过名字的闸坡海洋环境监测站。在这个海洋观测的最末梢,孩子们在观测场里现场学习了如何获取温湿、风向、风力、能见度、降水量、波高等气象水文知识,在实验室里了解海水盐度和酸碱度的测量,并动手做了趣味小实验。
南海局承担的本次研学线路,很好地为孩子们展示了海洋工作的路径和剖面,并通过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激发了他们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本次研学活动得到了南海局各相关所属单位的大力支持,纷纷派出优质的自然资源南海宣讲团师资力量为孩子们引导讲解,同时,干部职工也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增进了投身海洋事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